深圳市赛为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
EN
菜 单

工程安全风险评估:提升管理水平,助力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

类别:文章分享 发布时间:2025-09-11 浏览人次:

工程建设领域是安全风险的 “密集区”—— 深基坑开挖可能遭遇突水突泥,高墩桥梁施工面临高空坠落风险,隧道掘进可能触发塌方事故。每一项工程从蓝图绘制到竣工交付,都伴随着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。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作为 “风险扫描仪” 和 “管理导航仪”,既能精准定位隐患、量化风险等级,又能为安全管控提供科学依据,从源头降低事故概率。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提升工程安全管理水平,最终实现工程建设的 “安全有保障、质量可信赖、环境能承载”,是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??

赛为安全 (4).jpg

一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 “全周期渗透”:从 “单点防控” 到 “系统治理”

工程风险具有 “阶段性、叠加性、传导性” 特点,决定了风险评估必须贯穿 “勘察 - 设计 - 施工 - 运营” 全周期,构建 “事前预警、事中管控、事后优化” 的闭环管理体系:

(一)勘察设计阶段:风险 “源头规避”

在工程前期,风险评估的核心是 “避免先天性安全缺陷”,通过对地质条件、技术方案的深度研判,从源头优化工程设计:

地质风险精细化评估:如在岩溶发育区建设铁路隧道,需通过钻探与物探结合,评估 “溶洞分布密度、充填物性质”,将隧道线路优化为 “绕避大型溶洞群”;在软土地基上建设高层建筑,需评估 “地基承载力与沉降量”,选择 “桩基 + 筏板基础” 方案而非天然地基,避免后期结构开裂。某地铁项目通过前期地质风险评估,将原设计路线避开 7 处高危断层,节省后期加固成本超 3 亿元。

技术方案安全性论证:对超危大工程(如跨度 150 米以上的钢结构桥梁、高度 50 米以上的高边坡),组织专家开展 “风险 - 收益” 比选。例如,某跨江大桥的主塔施工方案,通过评估 “爬模施工” 与 “翻模施工” 的风险差异(前者高空坠落风险低但成本高,后者反之),最终选择 “爬模 + 智能监控” 组合方案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控制了工期。

(二)施工阶段:风险 “动态清零”

施工过程是风险最集中的环节,人员流动、工序交叉、环境变化会持续产生新风险。风险评估需 “实时更新、靶向施策”,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:

工序风险分级管控:对高风险作业(如起重吊装、动火作业)实行 “作业许可 + 风险告知” 制度。例如,深基坑开挖前需评估 “边坡稳定性、支护强度、周边管线沉降限值”,作业中通过 “全站仪监测 + 应力传感器实时传输数据”,当位移速率超过 3mm / 天时立即停工;针对 “有限空间作业”,评估 “有毒气体浓度、通风效果”,要求每次进入前必须重新检测,杜绝 “一次检测管全天” 的违规行为。某建筑项目通过工序分级管控,将深基坑施工的险情发生率从 25% 降至 5%。

人机协同风险评估:关注 “人员状态 - 设备性能 - 环境因素” 的交互风险。例如,评估塔吊司机的 “疲劳程度”(结合工时记录与生物识别数据)、设备的 “关键部件磨损量”(通过振动监测判断)、作业环境的 “风力等级”,当三者叠加达到预警阈值时,强制停止吊装作业。某风电项目通过该评估,避免了 1 起因大风 + 设备老化导致的吊臂折断事故。

(三)竣工与运营阶段:风险 “长效传递”

工程交付并非风险评估的终点,需将建设期风险数据转化为运营期的维护依据,实现 “建设 - 运营” 安全衔接:

结构耐久性风险评估:如对高速公路桥梁,评估 “支座老化速率、桥面铺装疲劳寿命”,为运营单位提供 “每 3 年专项检测” 的重点部位清单;对建筑幕墙工程,评估 “密封胶老化周期、连接件锈蚀程度”,明确 “10 年一次全面更换” 的维护计划。

应急能力验证评估:检验工程的 “风险抵御与恢复能力”。例如,大型体育场馆需评估 “地震时的结构抗震性能” 与 “疏散通道承载力”,确保 30 分钟内完成 5 万人疏散;化工园区的管廊工程需评估 “管道泄漏后的应急切断速度” 与 “消防系统覆盖范围”,验证 “15 分钟内控制泄漏” 的可行性。

赛为安全 (20).jpg

二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 “方法矩阵”:从 “经验判断” 到 “数字孪生”

针对不同工程类型和风险特征,需构建 “定性与定量结合、传统与智能互补” 的评估方法体系,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:

(一)基础评估方法:构建风险 “初步画像”

适用于风险筛查阶段,快速锁定高风险环节:

安全检查表法(SCL):针对具体工序制定标准化检查表,如 “高支模搭设检查表” 包含 “立杆垂直度偏差(≤1/200)、扫地杆距地高度(≤20cm)、剪刀撑设置密度” 等 22 项指标,通过 “达标 / 不达标” 判断识别显性隐患。某市政项目通过该方法,在 3 天内完成对 50 个作业面的风险筛查,效率较传统人工巡查提升 3 倍。

故障树分析法(FTA):从 “可能发生的事故” 反向追溯原因,如以 “隧道塌方” 为顶事件,逐层分析 “地质条件差、支护不及时、监控不到位” 等直接原因,再追溯至 “勘察数据不准、工序衔接混乱、人员培训不足” 等根本原因,最终形成 “风险因果链”。某铁路隧道项目通过 FTA,发现 “监控量测频率不足” 是导致 2 次小型塌方的共同原因,随即调整为 “每 2 小时监测 1 次”。

(二)进阶评估方法:实现风险 “精准量化”

适用于高风险工程或关键环节,通过数据计算确定风险等级:

风险矩阵法:将 “发生概率”(如 “每年可能发生 1 次”)与 “后果严重度”(如 “死亡 10 人以上 + 经济损失超亿元”)划分为 5 个等级,交叉形成 “极高、高、中、低” 四级风险。例如,某桥梁挂篮施工的 “坠落风险” 评估结果为 “概率中等 + 后果极高”,对应 “极高风险”,需立即采取 “增加安全冗余 + 24 小时监控” 措施。

数值模拟法:借助专业软件量化风险后果,如用 FLAC3D 模拟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的沉降影响,计算出 “最大沉降值 12mm”(小于规范限值 30mm),验证方案可行性;用 CFD 模拟化工管廊泄漏后的有毒气体扩散,确定 “下风向 500 米为警戒区”,为应急疏散提供依据。某石化项目通过数值模拟,将管道泄漏的风险影响范围评估误差从 20% 降至 5%。

(三)智能评估技术:打造风险 “感知神经”

随着数字化转型,风险评估正迈向 “实时化、智能化”:

BIM + 物联网风险评估:在建筑信息模型(BIM)中嵌入传感器数据,实现风险可视化。例如,在地铁车站 BIM 模型中,用 “红色热力图” 标注 “盾构机推力过大区域”,用 “闪烁图标” 提示 “管片接缝渗漏点”,使管理人员直观掌握风险分布。某城市地铁项目通过该技术,将风险识别效率提升 60%。

AI 风险预测模型:整合历史事故数据、实时监测数据、环境参数,构建预测模型。例如,通过分析 “混凝土强度 + 养护温度 + 龄期” 数据,预测结构开裂风险;基于 “塔吊起重量 + 风速 + 司机操作记录”,预测吊装事故概率。某央企的 AI 模型使风险预测准确率达到 85%,提前预警了多起潜在险情。

赛为安全 (2).jpg

三、以风险评估为核心的 “管理升级”:从 “被动应对” 到 “主动创造”

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最终价值,在于推动管理模式从 “事故驱动” 向 “风险驱动” 转变,实现安全与效益的协同提升:

(一)建立 “风险分级管控” 机制

根据评估结果实施 “差异化管控”:

极高风险(红区):由项目总指挥牵头,制定 “一风险一方案”,每天检查整改情况;

高风险(黄区):由项目经理负责,每周评估防控效果;

中低风险(蓝绿区):由班组自主管控,纳入日常巡查。

某水利工程通过分级管控,将红区风险的整改完成率从 65% 提升至 100%,工期延误率下降 40%。

(二)推动 “安全 - 质量 - 环保” 协同管理

将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:

在桥梁桩基施工中,评估 “钻孔垂直度偏差” 不仅关乎结构安全,也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;

在隧道施工中,评估 “爆破振动强度” 既需避免塌方风险,也需控制对周边居民的噪音污染。

某生态廊道项目通过 “三位一体” 评估,实现零安全事故、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 100%、施工扬尘排放达标。

(三)培育 “全员风险意识” 文化

通过评估结果的透明化、风险教育的常态化,让 “风险预判” 成为全员习惯:

开展 “风险隐患随手拍” 活动,鼓励工人上传现场隐患照片,对有效线索给予奖励;

每月组织 “风险案例复盘会”,用本项目或行业事故案例,讲解 “如何通过评估避免类似风险”。

某建筑集团通过文化培育,使员工主动上报的隐患数量同比增长 200%,其中 90% 在萌芽阶段得到解决。


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深度,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安全底线与发展高度。当风险评估成为全周期管理的 “常规动作”,当每道工序、每个岗位都能依据评估结果精准施策,工程安全管理才能实现从 “不出事” 到 “可持续安全” 的质变。这种升级不仅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,更能提升工程质量、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工程建设领域迈向 “安全筑基、质量为本、绿色发展” 的新境界??


推荐阅读

工程安全风险评估:保障工程建设安全,筑牢工程安全发展的根基

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、建设周期长、涉及环节多、环境复杂等特点,从勘察设计到施工验收,每个阶段都潜藏着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。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作为识别、分析和管控这些风险的核心手段,不仅能为工程建设戴上 “防护盾”,更能从源头降低事故发生率,为工程安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它不是一次性的技术流程,而是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过程,通过科学评估让风险 “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管得住”,最终实现 “防患于未然” 的安全目标???

2025-09-11
企业预防机制风险防控与安全管理的结合,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效能

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,安全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预防机制的风险防控与日常安全管理就像企业安全体系的左右臂膀,只有让二者紧密结合、协同发力,才能形成强大的安全保障合力,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安全效能,为企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???

2025-09-11
企业预防机制:安全生产的基石,筑牢企业安全发展的根基

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版图中,安全生产如同支撑大厦的地基,而预防机制则是地基中最坚韧的钢筋 —— 它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,却能抵御风险的冲击,让企业在稳健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??? 从风险的提前预判到隐患的源头治理,预防机制通过系统性的设计,将安全管理的关口不断前移,成为企业安全发展的核心保障。

2025-09-11
对构建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探讨: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创新

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,安全生产始终是不可逾越的红线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,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日益复杂的生产需求。而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,作为一种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,为企业安全管理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接下来,我们就深入探讨如何构建这一机制,以此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创新突破??

2025-09-11
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怎样突出关键风险点?

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,风险评估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识别并突出关键风险点。如何让这份技术性文档在有限篇幅内实现风险信息的有效传递,是撰写者需要突破的创作难题。本文从风险识别技术、可视化表达、语言策略三个维度,提出突破传统报告模式的创新方法论。

2025-09-10
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如何确保报告权威可信?

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在诸多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它能够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帮助识别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。确保报告权威可信是关键,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。

2025-09-10
X
X
400-902-2878400-902-2878
企业邮箱mail@safewaychina.com
在线咨询在线咨询